近几年以来,冷链物流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物流领域中的一块亿万蓝海。
伴随着冷链物流热度的持续高涨,不少巨头公司在冷链上动作频频。
比如中国顺丰和美国物流巨头夏晖宣布成立冷链物流合资公司;京东物流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开始了一项全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合作;阿里巴巴的冷链物流版图上再添驯鹿冷链;分别背靠腾讯、阿里巴巴的O2O餐饮配送平台美团、饿了么也开始布局短途冷链。
冷藏车作为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产销量逐年增加。中国冷藏车产量从2012年的0.85万辆增加到2017年的3.38万辆。预计2019年我国冷藏车产量将达到5.67万辆,2022年中国冷藏车产量将突破10万辆。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冷藏车产量将增长至14万辆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35%。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这种情况,冷链物流应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一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进程并不理想,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一)硬件设施发展相对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硬件设施依然缺乏,设备分布不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在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上发展也不平衡,大型的设备建设比较多,而中小型的冷库却少了很多。除此以外,我国的冷库设备相对老旧,大部分的储存设备功能不全,无法精准控制温度,在对接的过程中,因为设备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要求。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不可否认冷链物流的基础配套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巨大,而这种投资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时,盈利能力总是较低的。因此,仅靠民间资本力量很难实现快速发展与完善,在发展初期,建设冷库等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要我国政府积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冷链物流存在脱节现象
冷链物流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程低温保存,但在实际当中,供应链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一,对全程低温的观念认识不足,比如对一些农产品没有进行田间预冷,即便在运输中使用冷藏车,产品外表看似没有问题,内部已经开始劣变,致使其货架期缩短。
二,一些企业为了节约冷链物流的成本,间断性地关闭制冷设备,造成冷链中断,可能对食品药品的成分造成破坏,威肋人类健康。
三,中转过程中的冷链中断,比如冷藏车到冷库、冷藏车到销售点之间的冷链中断。
四,生产地缺少预冷设施导致全程冷链物流无法实现。
很多冷冻的产品在卸货时,都是在常温状态下,再到经销商的冷藏设备中这段时间,冷链断链,对质量造成了影响,使保质期变短。
从冷链物流的客户来看,可以按金字塔型分为七层。
塔顶客户为高附加值的医药、餐饮连锁、快消品类,冷链物流多数采用外包的形式;中间为工业制品和加工型乳制品、速冻米面食品类,也是冷链物流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然后是食材型禽肉和水产类,最底层为果蔬、农产品类,主要的运送形式依靠社会车辆。
随着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食品的营养健康及感官质量。但食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时间损耗影响着食品品质。如何让消费者能够识别食品新鲜度并放心购买成为新的问题。
新型化学食品标签——Timestrip温度时间标签通过运用化学原理及方法对食品的储存温度作出显示,供商家和消费者参考选择,是一种化学智能化包装标签,在现代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Timestrip温度标签是一个小巧的不干胶标签,是由多层组装的聚合物和铝塑层压板构成的,封装有色液体化学品,该液体化学品被列在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食品化学法典中第21条,被认为是安全的(GRAS)。
Timestrip温度标签的所有材料均是无毒的,不含乳胶和PVC,可以直接贴在产品,包装或者卡片上。它可以监测温度并指示何时违反设定的最大阈值,是不可逆的,也可以记录一个或多个违规的总时间。
对于食品生产销售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开发一款监测食品储藏温度条件的仪器十分必要。Timestrip作为温度监测仪器,能真实记录食品储藏或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助于使用者随时掌握食品储藏的温度环境,在食品监管与消费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从冷藏肉类到血液、蔬菜等应用产品,Timestrip温度时间标签为商家和消费者储存和选购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Timestrip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上方兴未艾,逐渐形成了食品储存和销售的产业链。Timestrip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已经带动化学工业研究开辟新的领域。